开车,最怕的莫过于出事故。比出事故更悲催的,则是无辜被撞,肇事者却跑了。最近,记者就接到了多位车主的求助电话。他们,就遭遇了这样的"撞跑跑"。被撞后,由于缺乏肇事者的有效信息,无辜车主不得不自担损失。这下,亏大了。
![]() |
案例一:撞了车就溜走
幸好记下了车牌号
上周五,家住杭州城西的刘先生就遭遇了"撞跑跑"。事情发生在晚上9点左右,刘先生开车在西溪路上准备右转的时候,突然一辆雪佛兰的小车,撞在了刘先生车的右侧车门上。刘先生还没来得及下车,雪佛兰倒了一下车,挂挡飞快地开走了。
本来,刘先生只好自认倒霉了。但在雪佛兰离去的一刹那,机敏的刘先生还是记下了他的车牌号。随即,刘先生拿起电话报警。第二天,刘先生接到了交警的电话。"肇事者我们找到了,赶紧过来协商一下吧!"刘先生到了交警队,肇事司机已经等在那里了。这时候,对方的态度倒蛮好。"唉呀不好意思,昨天撞了你,但我没注意到。"对于小伙子的说法,刘先生半信半疑。"他可能喝了酒,或者没带驾照吧。"但至少,肇事司机认赔了。
案例二:刚把车挪到路边
肇事者不见了
上周三,杭州人徐女士也遭遇了"撞跑跑"。当时,她在杭州的石祥路上,被一辆小面包追了尾。一开始,对方司机和她一起下车,不仅很爽快地认了全责,还满口答应赔偿。不过那位司机提议,先把车停到路边,商量一下怎么解决,不要堵着大家了。徐女士一听,也有道理。可等她在滚滚车流中,好不容易把车开到路边停好,回头找刚才肇事的小面包车时,发现对方早已不见了踪影。
例子三:家门口遭遇"撞跑跑"
查了5小时监控找不到
"这是不是躺着也中枪?"上周五,记者接到了杭州人周先生的电话。就在前一天上午,家住城东的周先生和平常一样出门上班。当他走到停在路边的爱车旁时,惊呆了:买来不到半年的大众速腾,从前到后被划了一道大口子。
周先生告诉记者,小区车位少,所以他每天把车停在附近公共泊位上。两边都是马路,车来车往。协管一下班,那里的车常常莫名其妙被擦。之前,周先生还算幸运,没有中招。可谁知道,一出事就那么严重。
根据4S店估计,周先生的车,维修费用需要近1万元。这个钱如果自己出,他当然不甘心。周先生报了警。可令人遗憾的是,附近正在施工,没有警方的监控。小区门口倒是有一个监控,可离周先生停车的地点,大约有200米远,所以只能推测了。
整整一下午,周先生和一个小区保安,盯着监控看了5个多小时。"从我车被撞的位置,还有残留的车漆看,肇事者应该是辆黑色的轿车。而在那天晚上,一共有8辆黑色小车从监控画面中经过。"周先生说,他把情况反映给交警以后,交警也蛮负责的,按照车牌一个接一个给车主打电话。可忙了一整天,也没人承认撞了车,周先生只能放弃。"毕竟没有把现场拍到,别人不承认,根本没办法。"
10%车主
保险赔偿款被迫打7折
根据车险条款,像周先生、徐女士这样,查不到肇事者,找自己的保险公司要求赔偿,那么他们最后得到的赔款会被打折。这源于车险合同中的"免赔条款"——周先生的保险合同中写明,"保险车辆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当由第三方负责赔偿的,无法找到第三方时,免赔率为30%"。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车险合同中,都有类似的"免赔条款"。
本周一,记者向各家保险公司打探这一"免赔条款"时,也得到了一个共识:马路上车子越来越多,触发这一"免赔条款"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据某大型保险公司杭州分公司统计,该公司的车险案件总量中,约8%是"赔偿打了7折的";另一家中型保险公司,"打折"赔款的比例达到了10%。仅次于"单方事故"和"两车事故",高居第三。这也意味着,近10%的车主,在事故中虽然是无责方,但在向自己的保险公司索赔时,赔偿款被迫打7折。
"我们统计后发现,越是车辆密集的地方,比如杭州、温州等城市,出现这种情况的比例越高。"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这类事故容易发生在小区,或者拥堵的路段。有些时候,肇事方确实不知道自己刮擦了;还有些时候,明明撞车了,却害怕承担责任,装作没看到。另外,这类事故中小事故居多。"查起来费时费力,无责方无奈之下,只好自认倒霉。"
防"撞跑跑"
业内人士教你三招
肇事撞车,却一溜烟跑了,"撞跑跑"着实可恶。究竟怎样让"撞跑跑"无处遁形?记者请教了保险业内人士。
招式一:撞车了,立刻记车牌,拍照片。一旦出现事故,切忌下车先理论。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将对方的车牌号码,牢牢记住。有条件的,立刻掏出手机或者照相机,将对方的车牌号码,以及车祸现场拍下来。将来与"撞跑跑"对质,照片将成为有力武器。
招式二:停车时,找有监控的地方。现在车位少、停车难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车辆拥挤,很容易造成刮擦事故,滋生大量"撞跑跑"。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停车时尽量靠近监控,或者停在监控的视野范围内。这样的话,万一遭遇"撞跑跑",也有据可查。此外,监控也能给"撞跑跑"们足够的威慑力。
招式三:行车记录仪。目前市场上的行车记录仪,不少是带蓄电功能,甚至有录音功能。开车、停车时,一定要记得把行车记录仪打开,一旦遭遇事故,就能给"撞跑跑"们足够的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