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经过较严谨的综合打分体系,在全球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比拼中,把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评为"最佳"。
国庆黄金周期间转载报道此消息的《今日美国》,2012年4月-9月发行量达170万,是仅次于《华尔街日报》的美国大报;加上它的官网有3220万独立访问量和5.94亿页面浏览量,影响力传播力巨大。
这可能是杭州花巨资也难买到的金字招牌和口碑。
我在都市快报做国际新闻六七年,接触了大量外国友人,发现他们大都不了解杭州。谈起中国城市,老外普遍最熟悉、最想游的是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桂林。从这方面说,杭州是一个需要和值得努力开拓的"外国人首选旅游目的地"。
对老外而言,自行车不只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低碳环保、健康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被评为"最佳"的杭州公共自行车,也许是强力诱惑外国游客的吸铁石。
爱尔兰著名女旅行家奥丹曾在《纽约时报》推荐杭州为"2011年世界最值得旅游之地"(快报曾连续报道),她接受我采访时对杭州公共自行车赞不绝口。但因旅程短、外国人租用公共自行车相对繁琐(杭州市外宣办英文网站称外国人需持护照到4个指定地点办理租车卡)等原因,奥丹遗憾地未能骑车游杭州。
这也是个提醒:如果我们想借"最佳公共自行车"这个新出炉的荣誉,通过广告或事件营销向世界推荐美丽杭州,我们仍需加强软硬件建设,如为外国游客设立更便捷的租还车程序、提供多语言服务等。金杯银杯不如游客口碑,很难想象,若需耗时耗力去办或退公共自行车租车卡,只在杭州待几天的外国游客会对杭州有美好回忆。
对杭州市民来说,公共自行车再熟悉不过了。我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几乎每天都骑公共自行车上班,如果24小时租借能普及到所有停放点,下班我也会选择骑车。外地朋友到杭州游玩,我也建议他们骑车,尤其是骑行西湖。
然而,近一两年,我发现要找到一辆较易骑、破损少的公共自行车越来越难,车篮经常能看到大量垃圾和牛皮癣小广告;在一些本应有人值守的热门停车点,还车难,工作人员常不在,我吃了闭门羹,只能苦等或骑到一两公里外找别的停车点;杭州目前尚无自行车专用道,电动车、自行车、行人混杂而行(部分路段甚至要跟机动车混行),骑行时便多少有些忐忑……
这些都说明,尽管杭州拿下了"最佳公共自行车系统"头衔,但还能做得更好。2008年5月1日诞生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还很年轻,"最佳"既是鼓励,也该是它加速改进、让民众更满意的动力。
几乎每次长假前后,西湖免费都会成为国内景点的榜样,这已是让杭州自豪的一张金名片。现在,杭州正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国际性会奖旅游目的地城市,正打响五年治堵攻坚战,"最佳公共自行车"或许是有力的助推器,有望成为杭州又一张金名片。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