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广为传播的现场图片看,车头损毁相当严重,所幸人员并无大碍。
这起车祸曾引起网友们对该车安全性的大讨论。
时隔两个月,从10月中旬开始,有关此车顺利通过国内首次25%偏置碰撞测试的宣传在网上迅速传播。
正是这样一起危机应对的案例,将一项新的碰撞测试——25%偏置碰撞带入了我们的视线。此前,国内从未进行过此类测试。
什么是25%偏置碰撞?美国汽车安全性能测试机构IIHS(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官网上介绍,它是用车辆正面25%的位置,以64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向1.5米高的一堵刚性墙。车内放置一个男性假人,用以测试撞击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该项目被认为业界最严苛的碰撞测试之一。不少大家所熟知的豪华车型栽了跟头,测评结果不及格。
"推出这一项新的碰撞测试,是为了更贴近实际的交通事故。"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主任张金换教授说。
IIHS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各品牌车型在安全性方面均有所提升,正面撞击测试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实际生活中的致命正面碰撞事故里,驾驶者死亡率也降低了55%(驾驶三年内的车辆)。然而,美国本土每年仍有1万人的死亡数量,大部分发生在小面积重叠碰撞事故中。它还在交通事故车内前排人员重伤原因里占比24%。
因此,在常规的正面、侧面等碰撞测试之外,去年8月开始,IIHS新增25%小面积偏置碰撞,用以模拟现实生活中,车头一角撞击其他车辆、树木、路基或者电线杆等障碍物的场景。
在首次测试中,13辆中型豪华车仅有3辆取得良好及以上评价,多辆大家所熟悉的豪华车型成绩不及格。今年7月公布的新一期结果,总体情形仍然如此。
破坏力为何这么大
总体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数车辆的设计结构。
对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家轿而言(客车、卡车、越野车等多用非承载式车身),发动机舱都会有两根贯穿整个车身的纵梁。连接它们的是大名鼎鼎的防撞梁。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纵梁立即发挥作用,吸能、溃缩,最大程度保护驾驶舱不变形。
通常,这两根纵梁覆盖的区域是车头中间约50%的面积。两侧各留出25%左右的地方用来安装轮胎、悬架系统。
直白点说,新加入测试的这一块主要受力区域,纵梁、保险杠等典型的防护部件"爱莫能助",仅A柱、翼子板甚至车门等受力,吸能作用相当有限。
所以,通过官方公布的照片不难看到,经过此测试的车辆,状况都非常"惨烈",前头的部件大部分损坏或脱落,A柱明显断折,车门严重变形,而假人受创最重的部位通常是腿部。豪华车也不例外,很多都在此环节沮丧折戟。
这项新测试目前只是"附加题"
目前为止,即便在美国,这一项新测试的结果仍是以"附加题"形式出现,不影响"最佳安全推荐"的评定。欧洲和其他美洲汽车安全评级机构也暂时未将该项目列入。
而中国C-NCAP标准此前对车辆进行三种角度的碰撞:车速50公里/小时与刚性固定障碍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速64公里/小时与可变形障碍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障碍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与车辆侧面发生碰撞。
当然,谁都无法预料实际车祸中,车辆以什么角度的受力面积撞上障碍物,25%、40%还是100%?因此,25%偏置碰撞的测评结果同样也能说明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张教授认为,这项新测试对今后车辆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车身结构设计、车身材料的刚性程度等等。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