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国汽车业再创辉煌的一年,尽管整年备受限购、优惠政策缩水等因素考验,但全年车市依然实现了产销双位数增长。这与各大车企围绕车型所做出的品牌变革、渠道下探、产能扩张等举措是分不开的。
然而进入2014年,各车企反而纷纷收紧产销目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车市面临着重重压力。今年头两个月,北京、上海不止一次"重度雾霾",不管愿意与否,汽车行业都被整个社会推到前台,成为治污减排的重要对象。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其他国家明显,政府部门对汽车行业的税收、排放、牌照管理的政策修改,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购买力增长等因素,更能够影响市场的短期走向和增长的速度。
不绝于耳的限购、限行传闻对于车市的刺激作用也正在慢慢变小。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假如汽车再以10%的增幅前进,城市道路怎么来容纳这么多新车。以杭州为例,截至去年10月,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为110.6万辆,相比2012年同期净增17.6万辆,增幅18.85%。如果今年杭州汽车销量再增18.85%,超过130万辆,城市道路或许真的会成为停车场。
销量基数过大,旗下产品在主要城市的市场基本饱和,也是主流车企制订保守销量增幅目标的原因之一。以上海通用为例,从子品牌的情况来看,别克和雪佛兰最多只能维持目前的销售水平,惟一的增长点来自推出了CTS和ATS等新车的凯迪拉克品牌,但针对其去年仅5万辆的销量,很难支撑起整体销售增量。而长安福特、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现代等主流品牌车企同样面临这些问题,这也是他们不停扩张三四线城市的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主流车企纷纷收紧今年产销目标,最终目的就是保持更合理的库存比,从而实现稳定的售价,保持经销商的利润率,以避免出现销量高增长、利润原地踏步的恶性循环。
车企调低销量增幅目标,对于整体车市的稳定来说绝对是好事,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经销商销售压力的减小,往年"疯狂跳水"的让利景象或难再现了。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