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有足够强势的话语权。消费者只有被迫接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入世"以后,进口车关税从80%降到25%,曾一度高达10万元的进口车许可证取消了,人民币不断升值。如此多的利好条件,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进口车价格下降的好处。其中,除了高关税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厂商垄断价格以牟取暴利。
按照我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口车销售需获得厂家授权,而各汽车企业在华设立的投资公司,即是该品牌进口车在中国的总经销商。"他们由此实现了对进口车资源、渠道及定价的全面垄断,作为进口车经营链条的全面掌控者,他们为自己预留了最丰厚的利润。"
以2012年进口车销量增速排名第一的捷豹路虎为例,其全年共卖出7.33万辆车,毛利润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华尔街日报》日前披露,以宝马和奔驰为首的德系高端汽车生产商,可以从每辆出口到中国的汽车上最高盈利3万欧元,是其在本土及欧洲市场所获利润的10倍。
暴利骂名下
经销商艰难求生存
可是,在暴利的浪潮席卷下,多数的车商日子却越来越难过。
"宝马5系,连年底返利算上,经销商也就只有7个百分点的空间,现在价格早就让到了12个百分点;7系更离谱,12个百分点的空间,目前让利幅度高达22个百分点!唯一还能赚千把块的X3,一年的供应量不到20辆。"杭州一家宝马4S店负责人向记者诉苦说,之所以一直硬撑着,全指望维修了。
奔驰车商更是度日维艰,"C级车,含税返利才8个百分点,但目前市场优惠已经下到了20多个百分点,亏大了……"一位经销商表示,没有办法,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厂家的销售任务,第二年才有可能分配到热门车源,去年杭州有些奔驰4S店的销售额亏损高达1亿~2亿元。
有人说,4S连锁是一种垄断背景下的逻辑。经销商自从削尖脑袋获得品牌授权之后,就等于把身家性命交给了汽车厂商。虽然在店面产权上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不菲的建设投资,高昂的运营成本都是经销商自己掏腰包,但在真正的定价环节却没有话语权。
汽车厂商通过授权控制、供给分配、销售目标、综合考评等手段对经销商生杀予夺。在汽车厂商眼中,经销商只是个打工仔。
记牢三招少挨宰
"在一定程度上看,进口车总经销商就像是被中国富裕群体宠坏的孩子。"业内人士感慨。
如果你愿意当冤大头,如果你家里不差钱,那么下面这段文字你可以无视。
中国消费者,如何做到少挨宰?记者昨天采访了几位从事了多年进口车销售的业内人士,为追求实惠的消费者支招。
一,选3.0排量以下的车型。消费税调整后,3.5以上排量,特别是4.0以上排量的车型消费税大幅上升,甚至高达40%。相比之下,3.0以下排量的车型消费税有所下调,税费负担少。
二,中高级车选销量大的大众型车,豪华车选择常规的高端品牌,这些品牌车型要冲份额,定价不会高得离谱。
三,对加价车型和总代理强势的品牌说"不"。
当然,如果你愿意尝试,也可以试着去了解下美规车,因为价格实在优惠许多。
部分车型国内外价格对比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车型 中国售价 美国售价
途观19.98~31.58 14.07~22.35
凯美瑞17.98~32.98 13.61~16.93
宝马740Li 132.8 49.2
宝马328Li (国产) 41.6 20.5
宝马118i 31.1 26
奥迪A6 38.3~74.26 25.82~34.85
奥迪Q7 82.7~133.9 28.64~37.05
奔驰S350L 139.8 54.7
路虎揽胜249 58.51
[上一页] [1] [2]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