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包"会是厂商关系的新挑战吗?
正方:"三包"会加大整车厂和经销商的矛盾。从"三包"规定内容看,"三包"责任主体仍是销售者,"三包"规定指出,"三包"责任由销售者承担,销售者依照规定承担"三包"责任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其他经营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其他经营者追偿,但关于生产者与销售者责任界定,并无更多表述。而在家电、手机等诸多行业,"三包"责任主体都是销售者而非生产者。然而,汽车作为一种构造和零部件都极其复杂的产品,许多时候出现问题并非销售者可解决。厂家还是经销商是责任主体,这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在厂商关系中,经销商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由他们全权担负起"三包"责任,今后若出现相关追偿,厂家能否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由"三包"引起的厂商纠纷恐怕会增多,双方关系将进一步紧张。
反方:"三包"会促进新型厂商关系的形成。新"三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考虑到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兼顾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从长远看,厂商为了避免或减少后继问题出现,也会更加看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经销商也会更加重视消费者。这从"三包"政策落地前一个月,厂商与经销商就已经联手推出"三包"政策可以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执行"三包"规定是将给厂家和经销商的相处模式进行改变,为了共同的利益,厂家能够承担起产品质量的责任,建立有效的"三包"沟通机制,并给经销商以技术支持,双方共担"三包"责任。这样看,新法规的出台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平衡了与厂商与经销商的关系,值得期待。
6、"三包"是否会引起消费者过度维权?
正方:"三包"会引发消费者维权反弹。就目前来看"汽车三包"政策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力度还稍显不足,但从政府角度来说,其主旨还是致力于保护消费者利益。这也是消费者所能感受到的大方向,这样不了解细则的消费者会有过度维权的情况,车辆一有问题就想退车、换车。在"三包"执行前,一个4S店每年大概会发生5-8起消费者投诉或者要求退换的案例。如果"汽车三包"规定出台后,消费者有了依靠,这个数字会发生几十倍的上涨。作为汽车制造业,理应为消费者制造质量好的产品,但是汽车作为一个耐用消费品,它的售后的维修、更换,它有自己的规律,既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又不要过分推高维修的成本,因为实际上最终的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取得适当的双赢这样一个局面。
反方:担心消费者过度维权,实际上没有用也无必要。面对消费者投诉与维权,首先应对有投诉的消费者做好安抚工作,然后及时地跟厂家,跟消费者沟通,最后去积极地处理,这是最好途径。另外,在"汽车三包"实施后对经销商的客户管理或者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其中有一个累计维修等待时间,中间换了哪些件,是依次换还是多次换,都需要精确地记录。以退换为例,"三包"细则也细化了什么样的条件可以退车,并且还要缴纳一定的资金补偿车企,并不是消费者希望退车就能达成,所以在相关法规下,消费者不存在过度维权的行为。当然,如果是在法规内保障利益,这正是"三包"希望达成的目的。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