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7
二手车今年迎来新爆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去年1-11月全国共交易二手车466.96万辆,同比增长8.39%。业内普遍预测,2013年全年二手车交易量将首次突破500万辆。
三年前北京开始实施限购政策,不少汽车制造厂商和经销商开始把二手车的置换升级作为促进新车销售的必要环节来重点经营。当时,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多家车企牵头启动厂家的二手车中心,集中收购同品牌下各个经销店的二手车,并大规模地统一外迁到北京以外的地区。二手车经营从过去散乱、零星的交易和松散管理的经营状态,逐步过渡到集中处理、更大规模和较为完备管理的形态。随后,很多品牌把经营多年的二手车品牌重新擦亮、盘活。
近两年,随着二手车规模的逐步壮大,很多经营者发现,单独由每个经销商或者每个品牌统一进行线下收购旧车车源的方式仍旧不利于后续的大规模发展。他们判断,未来必须要有一些专门从事二手车电子交易的平台出现,因此,北京出现了车易拍、优信拍等几个二手车电商平台。而且从去年起,这些二手车中介平台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13年3月,车易拍完成了经纬创投B轮2000万美元的融资。三个月后,优信拍获得君联资本、DCM、贝塔斯曼、腾讯产业基金共计3000万美元的融资。
规模的壮大不仅引发了资本方的投入,政府方面也开始对提了多年的二手车规范化管理有了实施性的行动文件。2013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这标志着二手车行业人士万众期待的行业规范标准正式出台,这项二手车评估的"国标"将在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发布实施,意味着国内混乱的二手车市场将开始标准化、品牌化运作,二手车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猜想8
本土品牌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限购城市的增加以及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价格的下探,国内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面临着很大挑战。去年,东风日产启辰品牌已经实现了10万辆的销售规模,今年将冲击15万辆。其他如东本思铭、广本理念等产品纷纷亮相后,将进一步冲击过去本土品牌固守的中级车以下阵地,本土品牌在2014年将面临更严峻的生死考验。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本土品牌乘用车共销售了722.20万辆,同比增长11.4%,但占有率则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仅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
不过,并不能否认长安、比亚迪、奇瑞和吉利等多家本土品牌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攒自己的力量。比如,从逸动这款产品开始,业内很明显地看到长安汽车近两年在造型设计方面的进化;近两年长安在车辆正向开发以及研发体系的构建方面均做了很多努力,搭建起"五国九地"的研发体系。比亚迪则一直坚持自己的新能源战略,目前有e6纯电动汽车和"秦"混合动力汽车等已经投放市场的产品,e6已争取到了不少海外租赁机构的订单。而奇瑞去年年初也高调宣布转型,进行战略调整,回归到"一个奇瑞",大刀阔斧地调整机构,特别对研发机构大动干戈,收缩阵线、建立体系,力求把每一款车造好。
本土品牌能否在市场加速洗牌之前赢得生存机会,这个艰难的命题今年将更紧迫地逼问各大本土品牌的老总。
猜想9
汽车环保的探索更加深入
今年,随着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以及车内环境屡屡爆出问题,汽车领域对环保话题的关注以及投入都将进一步深化——比如车身使用更多的轻量化材料以降低重量,达到减少排放的目的。
宝马将会在今年正式向中国市场引入i3纯电动汽车,这款汽车的最大特点是,外壳材料为塑料、底盘材料为铝合金,与传统同类车型相比,质量减少250至350公斤。而作为汽车的发明者,奔驰在车身轻量化领域也早有尝试。2012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奔驰发布了一款名为F125的氢动力概念跑车,该车主要由碳纤维、铝合金以及塑料联合打造而成,在保证车身刚性的同时将车身轻量化做到了极致。另外,凯迪拉克在发动机罩上已经使用了纤维增强塑料,福特则正在研究如何降低生产碳纤维部件的成本。
几个本土品牌也涉猎了这一前沿技术的研究,早在2011年11月,奇瑞汽车就联合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公司之一——德国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手创建了"奇瑞-拜耳汽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长城汽车同样与拜耳公司展开了合作。在2012年北京车展上,长城展出的哈弗E概念车的7个车窗组件,均采用拜耳模克隆聚碳酸酯制成,并配有大尺寸全景天窗。这是本土汽车制造商首次大范围应用聚碳酸酯车窗。
当然,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由于成本过高,目前仍旧没有在太多量产车上普及,不过这个趋势是可以预见的。而除了车身轻量化外,去年随着车内空气质量备受关注,今年车企以及内饰材料供应商将会在降低车内材料污染等方面做出更多实质性的改变。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